1.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1.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吊篮行业要将政策要落到实处

      专业研发制造:吊篮、擦窗机、升降机 、汽车零部件
      进口擦窗装备中国区域代理销售、安装调试、维修保养
      全国26个大中城市吊篮设备租赁业务

      吊篮行业要将政策要落到实处

      作者:admin

        为应对金融危机,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华明确提出,有关政府部门的 具体措施必须及时跟上 ,有关方面的具体实施政策需要及时出台,使行业切实受益。吊篮行业内 ,应当避免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在核心配套件等方面发力,使行 业真正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

        政策实施需要多方配合

        王晓华说,今年吊篮行业的发展情况尚难以预料,确保以内需拉动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政府正在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中央政府是站在全局高度 ,从指引行业发展大方向为出发点制定了相关政策。

        但在具体实施时,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以经济发展为目标 ,共同做好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出台一系列具体操作方面的细则,指导企业发展。

        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成立,为企业设立了一个职能更为明确的管理机构。王晓华希望 ,在行业发展方面 ,工业与信息化部要走在前面,要进行积极的行业调研 ,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 ,促进行业发展 。

        王晓华说,在金融危机中,企业垮台的危险不仅来自于技术不行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链是否通畅更是企业的生命线。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也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金融和税收坏境,以保障企业的资金运转良好。

        此外,政策实施必须确保上下一致 ,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发挥功效,帮助企业走出危机。只有这样,企业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

        对于企业而言 ,应当对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有清醒的认识。他说 ,柳工会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业务扩张和技术研发方面坚持面向高端 。

        建议以企业为主发展配套件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与吊篮行业密切相关的便是支持发展配套件的部分 。

        液压系统是绝大多数吊篮产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柳工已经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力量。王晓华说 ,即使没有任何资金投入,柳工也要开展液压系统的研发工作,这是企业发展的诉求。

        但单凭一企之力,研发进度较慢,且只能为企业自身服务 ,根本无力改变行业格局。如果企业各自为政,标准得不到统一,再加上相互之间进行技术封锁,将非 常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对此,柳工曾经向中央领导打过报告 ,希望能够由装备制造领域的重点企业牵头,提升我国核心配套件的产品档次和产业基础。

        事实上,很多主机企业的研发能力并不输于研究院所 ,而且企业熟知市场需求,能更加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进行产品研究时,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不会单方面追求高科技含量,使产品更具性价比 。而且由企业进行研发 ,可以更方便地对产品进行试验 ,缩减了研发成本。

        王晓华建议 ,有关部门应该对发展配套件等项目制定出发展规划,对何时该达到怎样的目标予以明确标明 ,并严格按照时间表执行 ;将具体的研发项目落实到行业和重点企业 ,予以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改善我国吊篮行业核心配套件大量依靠进口的现状 。

        产业结构调整要走高端路线

        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内 ,技术参差不齐。面临金融危机,将是考验企业实力的时候。对于行业来说 ,这个时候也是行业洗牌的时候 ,低产能 、低科技含量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有实力的企业才能显现出生机。

        王晓华说  ,投资,分配到各个行业非常有限,所有的投入都应该把钱花到刀刃上。这个时候,绝不能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企业必须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国际水平,尽自己所能提升产业水平。

        50余年来,柳工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轮式装载机的企业发展成为拥有13类吊篮产品系列的大型吊篮集团 。无论是老牌优势产品还是新兴产品,柳工总是将其定位在高端。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柳工拥有的轮式装载机研发和生产能力 。王晓华表示,这部分的研发工作不会懈怠,柳工会进一步当好轮式装载机生产的领头羊 。除 此之外,柳工也正在积极开拓新产品。今年,柳工的北方基地在天津落成,与此同时 ,柳工的推土机产品正式批量下线,定位直指高端;今年4月 ,柳工在蚌埠的起 重机公司新厂区项目也将落成投产 ,对此 ,柳工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

        王晓华认为,此时的市场非常微妙 ,各企业之间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大打价格战 ,否则这些年来的技术提升将功亏一篑。中国企业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将竞争对手锁定在外资企业方面 ,共同塑造“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 2016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隐私安全 | 站外导航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RSS订阅





      1. XML地图